2024年11月15日下午,香港教育大学叶德平博士受邀来湖北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交流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在藏龙岛校区A13教学楼333会议室举行,会议由艺术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吴涛主持,艺术教育学院院长王灵毅致欢迎词。我校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刘茂平,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李锐,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何明,手工艺学院副院长陈日红,非遗研究专家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张平教授,鄂州市嵩山百节龙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严基树,湖北百节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军,继续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李志敏,工业设计学院江之乔博士,校非遗中心吴施蝉,艺术教育学院教师及研究生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座谈会。

艺术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吴涛主持座谈会
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李锐表示:此次学术交流活动是个良好的开端,并希望未来两校将以此为契机,共同开展更多更好的国际非遗文化交流活动,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华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够让学生开阔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李锐发言
专家分享单元,叶德平博士对目前香港非遗的研究情况作了概述,香港作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现存香港非遗种类及保护、发展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香港的非遗主要包括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手工艺等多个领域,如粤剧、盂兰盛会、凉茶等,这些非遗项目承载着香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保护与发展方面,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做出了积极努力。作为特区香港特区非遗方面的专家,他期待香港与内地在中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建立密切的联系。

香港教育大学叶德平博士发言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刘茂平介绍了湖北美术学院非遗研究中心的发展情况及研究成果,他表示,学校非遗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和传承推广。中心有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非遗研究专家,为湖北省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刘茂平发言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何明分享了继续教育学院在非遗研培方面的总体情况。他指出,学院高度重视非遗研培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确保研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学院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制定规章制度,为研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何院长提出了未来非遗研培工作的展望。他表示,学院将继续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非遗研培工作。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何明在会议中发言
手工艺学院副院长陈日红就如何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与探讨。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推动其与现代产业融合,实现创新发展。要实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并建立完善的传承人制度,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于传统手工艺的学习和传承中。

手工艺学院副院长陈日红在会议中发言
艺术人文学院肖清风副教授分享了非遗的多种传承方式,介绍了非遗研究与油纸伞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详细阐述了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渊源,还分享了其在非遗研究领域的独特见解和研究成果。

艺术人文学院肖清风副教授发言
校外专家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张平教授在发言中详细阐述了程河柳编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并分析了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呼吁更多的学者和专家加入到非遗数字化研究中来,共同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鄂州市嵩山百节龙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严基树在会议中详细介绍了百节龙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和传承之路。通过生动的讲述向与会者展示了该技艺的独特之处,并分享了自己多年来致力于非遗传承的心得体会。

王灵毅院长与叶德平博士分别代表艺术教育学院与香港教育大学互赠礼物
最后,艺术教育学院院长王灵毅发表了总结讲话。他强调,非遗传承不仅要依靠深入的学术研究,更需要注重活化、活态呈现,以实现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非遗的活化需要通过与现代科技、创意设计等领域的结合,让非遗以更加生动、多元的形式呈现给公众。活态呈现非遗,就是要让非遗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体现。这需要我们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通过教学、表演、展览等多种形式,让非遗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