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铸魂培基 特色发展 | 艺术教育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巡礼

信息来源:艺术教育学院 作者:项萌 毕珂宁 李纯树 责编编辑:刘杰-艺术教育学院 发布日期:2024-11-15 点击:


一、艺术教育学院概述

艺术教育学院成立于2023年6月,其前身是拥有46年悠久办学历史的湖北美术学院师范系,目前由美术教育专业 (成立于2022年)、艺术教育专业 (成立于2008年) 和视觉艺术基础部 (成立于2006年) 三个部门联合组建而成。学院致力于造型艺术理论与创作、艺术教育教学、视觉艺术通识教育、社会美育等四大板块的研究,旨在探索艺术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艺术教育学院深植于中华丰富的文化土壤之中,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汲取百年湖北美术学院的学术精华,并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自成立伊始,学院便致力于将艺术教育与国家文化战略及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艺术人才,为社会贡献力量。学院努力实践将“人文教育、艺术教育、生活美育” 融为一体的新时代艺术教育体系,培养德艺双馨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同时,学院在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美育质量、促进地方社会服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教育教学方面,学院秉持艺术学、教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构建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体系。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深刻体验艺术之美,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


二、坚持党建引领,赓续百年文脉

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遵循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委在全局统筹和各方协调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五个第一”为工作抓手,全面推进教学育人管理工作,努力实现“一融双高”目标,即推动党的建设与教学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引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学院不断优化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以“大思政”理念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坚持“以本为本”的原则,推进“四个回归”,确保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学生管理的全过程。学院从青年学生的特点出发,通过打造“燎原”、“星火书院”、“安心驿站”、“美润志愿服务”等党建及学生活动品牌,以及举办多元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积极营造崇尚经典、师从大师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持续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不断完善新时代“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五爱”理念激发新时代青年的全面发展。


三、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60名教职员工,其中包括5位教授、16位副教授、25位讲师和6位行政管理人员。在学术背景方面,学院有11位博士、47位硕士和2位学士。教师队伍中,有25位教师曾在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的知名大学留学,形成了一个学缘结构合理、老中青层次分明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在籍本科生和研究生共计1700余名。在学术研究方面,学院曾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6项,出版专著8部、教材3部、译著7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

学院目前设有美术教育、艺术教育两个本科专业,以及造型艺术、美术教育、社会美育与乡村振兴三个硕士研究方向,承担学校本科一年级视觉艺术通识课程教学工作。

自2006年起,学院基于“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视觉艺术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实践“通-专-通”人才培养路径,实施“1+2+x”三段式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突出课程,淡化专业”的课程改革理念,推进“三段三课”课程教学管理模式。


绘画专业基础课程

作为湖北美术学院“1+2+x”三段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前端专业基础教学单位,绘画专业基础部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该部门下设三个教研室:图式语言教研室、素描教研室和色彩教研室。在课程设置方面,绘画专业基础部开设了以下八个核心课程:平面图式语言、空间图式语言、造型语言(素描再现)、造型语言(素描表现)、造型语言(色彩再现)、造型语言(色彩表现)、中国传统造型语言以及艺术实践(写生)。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石。


学生优秀作业

设计专业基础课程

设计专业基础部主要包含造型基础、形式基础、创意基础和主题调研等三大类共九门学科基础课程。这些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物象的观察力、自然社会的思辨力以及未来世界的创造力,以“启智、认知、拓新”为核心,旨在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观察能力、设计方法掌握和设计品位,为未来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设计思维基础。

实践教学

学院构建了涵盖“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专业竞赛+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的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它覆盖了目标设定、内容规划、管理执行、保障措施和评价反馈等多个方面,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实践育人环境。

本科一年级视觉艺术通识课程艺术实践、主题调研

教师课堂指导学生情况

学生团队作品《湖泗梦忆》

荣获江夏区第二届“‘520’江夏——高校学子讲江夏故事”短视频大赛“乡村振兴公益推荐官”奖

2024年5月,学院美润志愿服务队“彩绘长江美,引领绿行潮”项目荣获第七届湖北省高校 “与绿同行”微公益环保创意大赛二等奖

近三年学生参赛获奖情况


四、科研创作与教学成果

学院拥有浓厚的科研氛围,众多教师曾主持省级和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同时,教师们积极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通过讲授内容和科研合作,向学生传授科研成果与研究方法。这种将科研精神融入教学方式的做法,使得学院教师编写的教材和开发的在线课程广受学生和业界好评,并多次荣获校级和省级教学竞赛奖项。


艺术教育学院2024年科研成果一览表

余晖 版画《幸福时代》


白露洋 水彩《向上的力量》


白露洋 综合材料《梦舟》


钟鸣 国画《春天之约》


毕珂宁 设计《花花草草品牌形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