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切问而近思 ——记江汉大学美术学院基础部教学团队造访我校视觉艺术基础部

发布日期:2014-09-24 点击:

9月19日,江汉大学美术学院彭燃副院长、美术学系主任陈时、基础部主任张希承、马兵林等该校教师一行十人来我系调研。期间,双方共同就如何实施基础教学改革以及如何转变教学观念等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讨与交流。

基础部主任曹丹教授首先向前来调研的、江汉大学美术学院的各位领导及教师介绍了我系2006年创建以来的发展概况及现行教学体系的发展框架。其中,曹丹主任在强调通识教育理念和培养完整人格的人才培养问题上尖锐地指出:同质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不切实际的教学大纲,常常使教育、教学的理念呈现为理解与执行的偏差,丰富的造型知识常常被习惯认同的经验方式所遮蔽,扎实的基本功或不假思索的解剖与透视,被简单地认同为视觉艺术的基础。曹丹主任认为,将不同造型知识的概念、造型观念等纳入“知识点”的辐射性教学及教学大纲的刚性需求中,不仅能使学生基于造型能力的自适应方式全面提升为自我需求的扩充,而且,还能使的学生基于造型的判断力、适应力得到合适的发展。

其次,曹丹主任详尽地阐述了基础部原有四大课程②归并于三大教学模块③的结构性调整与区划的关系。他认为,将“知识点”教学法①刚性地纳入教学大纲,有利于教学、教研等学术评价系统的建构与管理,有利于《通识艺术基础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运作与完善,有利于教育部1+3课题计划全面施行与延伸。

其三,关注教师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将散乱、空泛的造型观念系统地凝聚到具体的“知识点”上,造型基础教学才有可能系统地达成通识培养的目的,才有可能通过教学大纲的目标定位,有效地掌控和实施1+3的课题计划。

在涉及上半年基础部切入“知识点”而展开的实验性教学等具体问题上,系副主任曹丹向大家图文并茂地分析了实验班、致美拔尖班以及平行班的教学情况。他认为,以“知识点”为核心的、发散性的教学思维,是我们实施包容性教学的基本前提。通过包容,我们才能够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需要,通过“知识点”等发散性教学,我们才能够为能力、经验各异的大学生,提供长远学习与发展的、基于造型知识的能量储备,才能够为培养出适合不同专业发展需求、具备通识造型认知能力的艺术人才。其后,双方教师分别就教与学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交流。

江汉大学美术学院彭燃副院长仔细地询问了我系《通识艺术基础》等教育模块的具体实施途径和方法后,对我系特色教学模块——《图式语言》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提出相关问题后,我系《图式语言》教研室主任王晶老师和《素描》教研室主任黄其华老师分别对相关课程方式,展开了详尽的介绍。最后,双方就设置《中国传统造型语言》这一特殊课程的必要性表达了一致性的认可。

注释:

①知识点教学法,是以知识点为核心组织和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具体说,就是用知识点去搭建知识结构,用知识点去培训学生的各种能力。知识点教学法,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提高学力,使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同步发展。

②四大课程——即《图式语言》、《素描造型基础》、《色彩造型基础》和《中国传统造型基础》。

③三大教学模块——即《图式语言》、《造型语言》、《中国传统造型语言》。

视觉艺术基础部

201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