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教授来我校讲学

作者:蔡嘉忻 洪超群 责编编辑:刘杰-艺术教育学院 发布日期:2023-12-01 点击:

2023年11月28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所名誉所长研究员,著名人类学研究专家方李莉教授受邀来访湖北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在A12-105公共课部学术报告厅为师生作题为“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讲座,来自湖北美术学院各院系及艺术教育学院师生代表等200余人到场聆听,讲座由艺术教育学院院长王灵毅主持。

方李莉教授

王灵毅院长主持

讲座现场

方教授从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学术史梳理、研究的视野与内容和研究的前沿性探讨四部分展开深入分析,分享她近期在艺术人类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研究成果。

方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题:立足中华民族文化根脉,体现本国主体特性的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之路的梳理和总结。她指出,艺术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受到了人类学、艺术学、美学及各门类艺术研究者们的关注,旨在深入探索和理解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现象。要从中国文化形成的根源开始研究,并对中国艺术进行追根溯源,提出从人的根本性源点来思考问题,用艺术人类学的方法来考察中国艺术的观念。随后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中国从艺术人类学源头与本质的探索期到自我身份建构的学科自觉期这一发展历程。并从仪式与表演艺术以及手工艺术两方面深入阐述中国艺术人类学的视野与内容。在研究中加入历史的维度,同时又以田野考察来践行,提出“手工艺复兴”“生态中国”“手工艺中国”等概念。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同时,由于当代艺术正试图在文化的差异性中寻找新的发展领地,引用不少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更新自己的创作理念,许多当代艺术人类学也在寻找不同形式的民族志表达方式,试图让自己的民族志表达更加多元,甚至追求可视性和可再现性等。在这样的背景中,人类学家采用当代艺术的装置手段与剧场形式,试图进入艺术的写作和艺术的制造中,以更多元化的手段进行民族志写作的新探讨。这样的实践,改变了长期以来艺术人类学都是在艺术外围进行研究的模式,开始进入当代艺术写作和创造的中心。

最后方教授结合时代的发展,对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前沿性进行探讨。提出思考过去与当下、未来的关系,希望通过历史看到当下,预测未来。

在提问环节,学生们积极发问,共同交流探讨在AI迅速发展的时代应如何进行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方教授的回答也为大家带来了诸多启示。

方李莉教授与湖美师生合影

本次讲座是方李莉教授在湖北美术学院就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状况进行的系列讲座之一,也是湖北美术学院在新文科语境下推动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的重要举措之一。此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关注和参与,不仅加深了大家对中国艺术人类学的了解和认识,也激发了广大师生对中国艺术事业发展的满怀期待和热情探索。相信在方李莉教授的指导和推动下,湖北美术学院在中国艺术人类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