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中央美术学院博导于洋教授来我校艺术教育学院访问交流

作者:胡梦倩 潘乐 责编编辑:刘杰-艺术教育学院 发布日期:2024-01-05 点击:

1月4日,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我校艺术教育学院特聘教授于洋来藏龙岛校区访问交流。

4日下午,于洋教授在科研处的安排下到中国画学院会议室与全校造型学科骨干教师就主题为《国家美展与学院创作》开展座谈,中国画学院院长郝孝飞和科研处副处长周颢主持座谈会,中国画学院、艺术教育学院、绘画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创作骨干教师40余人参加。于洋教授梳理了新中国75年来全国美展的重要作品,作为举国体制下各美术门类佳作汇聚的平台,全国美展已成为现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风向标、晴雨表与加油站。于洋教授观看了骨干教师的作品创作草图,为作品的提升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与到场的教师就自己准备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1F3C8

座谈会现场

晚上6点30分,于洋教授在A12-115教室作题为《家国视角与时代图像——全国美展语境下的现当代主题美术创作》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艺术教育学院院长王灵毅主持,艺术教育学院及兄弟院系师生共300余人到场聆听。于洋教授以全国美展为线索,从主题性美术创作在今日、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前世今生、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当代机遇三个部分展开讲述,并通过大量的作品举例展示,细致入微地分析主题性美术创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以此提出“图像证史”观念的兴起和意义,并强调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当代机遇要注重学术性、经典性和创新性。

讲座现场

12353

于洋教授与到场的教师合影

此次讲座引起我们对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深度思考,与以往的主题性经典作品相较,我们今天还缺少点什么?在信息碎片化、解构经典的今天,更需要新的经典的出现。对于主题美术创作而言,通过某种机制和手段,最大程度地焕发出艺术家个体的能动性,我们应从现实生活、自我情感出发,从个体的真实经历和感触中寻找创作源泉,才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创作出让观者有情感共鸣的经典作品。